
把快樂握在手中
有一位知名的人士,常常出現在談話性節目上,他的形象總是公義正直,許多人都會同意,他是個成功人士。但在聊天之間,這位人士卻一直唉聲嘆氣。他說自己很累,可是又不能停下來休息。因為只要一不工作,只要腦袋不去鑽研手上的專案,他會陷入一種不知道自己是誰,不知道如何度過下一秒鐘的恐懼裡。
所以人們見到他滿滿的行程表:演講、上節目、工作、開會,以及一本本著作,以為他必然是個快樂滿足的人。然而推動他工作的動力,並不是他對工作的喜愛,而是不敢面對自己的恐懼。
對於這位人士的生活方式,我沒有任何的評價。他以自己知道的方法,將內心的恐懼圈在一個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內。但是身為心理工作者,我同時也知道,你有不同的選擇。
這個選擇,是一種觀點的改變,由向外看的觀點,轉換成向內看。
什麼是向外看?就是將我們的焦點和重心,放在外在世界。這些外在世界指的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名聲、地位、金錢、伴侶等等人事物。你也許可以用盡心力來掌握,但你永遠無法肯定下一秒是否仍能擁有。亦或者,你可以奮力爭取、也爭取的到,但是為了持續握在手中,你必須繼續努力。
另外有一群人,無論他的經濟狀況、社會地位、情感關係如何,每一個活著的日子對他來說,都是豐富美好的。這些人的重心放在內在,他們的焦點,在「和自己相處」上。
往內在認識自己、與自己相處,是一個持續的過程,那是一種當自己最好的朋友的感覺。當「我」徬徨、擔心,我願意接受這個自己,沒有責備和壓抑,就是陪自己流淚。當「我」欣喜、雀躍,我為自己感到高興,一同歡喜慶祝。就像是最好的朋友,在你失意時,不會放馬後砲,也不焦急著給一堆建議。是瞭解你為什麼這麼做,然後陪著你靜靜體驗失意在身體中行走的感覺。在你得意時,不會嫉妒,是衷心地欣賞與讚嘆。
你一定渴望過這樣的一個朋友,而你知道嗎?這個朋友無須在人群中尋找,因為那來自你自己。
做自己最好最貼心的朋友,這就是我說的向內看,也是觀點的轉變。因為一切的失望與空虛,來自我們以為滿足感是可以向外求得的。唯有在你願意向內看,體貼地對待自己,接納自己的喜怒哀樂與一切所為時,你是真的掌握了快樂的鑰匙。
杏語官網 |
線上約診 |
其他文章:

潛意識裡的秘密

One Comment
Olde Hickory Tap Room
This post is genuinely a pleasant one it assists new internet viewers, who are wishing for
blogging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