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憂鬱影響病識感
2019-06-17
/
所謂病識感,指的就是患者知道不知道自己有問題。一般來講,病識感分成四個階段:完全的病識感指的是「患者知道自己生病,也願意配合就醫」,次一等級的病識感是「患者知道自己生病,但不覺得需要就醫」,再次一等的是「患者知道自己有點不太對勁,但歸咎於太累或其他因素,不認為是生病,更不認為應該就醫」。最糟糕的是「患者完全不認為自己有問題」。
一般而言,憂鬱症患者的病識感都還不錯,至少都知道自己有些什麼問題。相較之下,躁症患者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識感就差多了,家屬與醫護人員往往為了他們的醫療配合度而傷透腦筋。但憂鬱症患者往往會自己來求醫,也願意配合治療。主要可能原因是:沒人喜歡自己的心情保持這麼低落的狀態。
但是,憂鬱症的症狀與其他重大精神疾病比起來,卻是含蓄而隱約很多,患者雖然一旦知道自己生病,就會來就醫──但患者很有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生病,或是其他人也不相信他生病,而將所有的症狀推給「失眠」、「想太多」、「工作太繁重」、「生理期的關係」等等。這時,就可能錯失治療的良機。所以,無論讀者您是心理工作者還是一般民眾,擁有判斷憂鬱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──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,這能力會救了你自己、親人、好友的一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