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門診期間,家屬應該注意些什麼?
思覺失調症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重心,心理治療為輔。既然以藥物治療為重心,藥物的規律服用就非常的重要。事實上,只要盯好患者的服藥,親友的責任就算盡到一半了。
但是這並不容易做到,因為患者多數不認為自己生病,通常會用盡各種方法偷偷吐藥。根據臨床的經驗,台灣患者常常用下列幾種方式藏藥:
1.把藥盒的藥倒掉,騙家人說自己已經吃了。因應之道是:要求患者當著你的面,張開嘴巴,把藥放進去。
2.患者把藥物放進嘴巴,但跑到廁所吐掉。因應之道是:要求患者吃完藥物之後,當著你的面喝水,吞下。
3.患者把藥物放進嘴巴,但藏在舌頭底下,或是嘴唇與牙齒之間。吞藥的動作只是做做樣子。因應之道是:要求患者服完藥,張開嘴巴,給你檢查。
4.患者把藥物夾在門牙之間,用舌頭抵著,趁著要喝水的時候,趕緊把藥物吐進茶杯,然後倒掉那些混有藥物的水。因應之道是:要求患者把全部水杯裡的水喝光,然後給你檢查。
5.患者服完藥,轉身上廁所,催吐,把藥吐出來。因應之道是:患者服完藥物後,要求他坐在你面前五分鐘。之後才能去上廁所。
有些聰明的患者則不會在服藥上面與你搗蛋,但他會用各種方法來抱怨藥物副作用太大。抱怨越吃越肥、抱怨手腳僵硬、抱怨手會發抖、拉肚子等。此時,你需要回到門診,詢問醫師,是否用藥中有這類副作用。倘若有,則由醫師考慮是否換藥?倘若沒有,則應該越過患者的訴苦──不要否認,或是譏諷他,但也無須理會他的抱怨──直接跟患者討論服藥的意義,不要讓患者用身體症狀來成為「拒絕藉口」。倘若你可以跟患者討論出一個服藥的「意義」的話,服藥順從性就會增加許多,實際上就有不少思覺失調症患者始終不認為自己生病,但願意服藥來「幫助睡眠」或「健腦」。
除了藥物的使用,門診期間,家屬最要注意的就是患者有無「自我傷害或傷害其他人」的可能性。患者可能受不了幻聽的命令,也可能感覺被附身、身不由己,因而做出一些傷害性的舉動。家屬需要密切注意患者是否有無這類行為,若有,則及早送醫。
最後,家屬還要觀察患者的症狀頻率改變、可能的副作用,紀錄下來,於門診時給醫師參考。
其他文章:

住院時間,家屬需要注意什麼?
